“两山”理念研究院 浙江省新型高校智库
内部检索

我院王景新教授带队赴温州大学参加学术活动

 

     2023年5月17日上午9点,由温州大学生态文明研究中心、温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联合主办的“浙江省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过程中的乡村生态文明”罗山学术沙龙暨庆祝温州大学建校90周年系列学术活动68期在温州大学北校行政楼227会议室举行。

     湖州师范学院“两山”理论研究院名誉院长王景新教授受邀作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和共同富裕的几个理论问题”的主题讲演,湖州师范学院“两山”理念研究院副研究员蔡颖萍、助理研究员刘玉莉参加,学术沙龙由温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孙邦金教授主持,温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王习明、副教授赵光辉、讲师徐建宇、鲁文、张海波,以及温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部分硕士研究生出席了本次学术沙龙。

     王景新教授的主题讲演的题目是《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共同富裕的几个理论问题》,分析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共同富裕的基本内涵,提出了三个基本观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内含着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和共同富裕的重要思想,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与共同富裕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中的新内容;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共同富裕体现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发展观;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共同富裕是生态文明新时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思想,是中国式代现代化区别于工业文明框架下所有东西方国家现代化的最突出特色,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由工业文明推进到生态文明新时代这个历史过程中的重大创新。

     温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徐建宇以《对乡村社会生态韧性促进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思考》为题,探究了乡村社会生态韧性与高质量发展的关系、乡村社会生态韧性的发展风险与应对机制。他提出,乡村社会生态韧性是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点。乡村社会生态韧性强调乡村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社会系统,是包含自然生产、经济生产和社会探索于一体的社会生态系统,具有恢复力、适应性、可变性。但乡村社会生态韧性存在自然风险、市场风险、系统风险、技术风险、法律风险、安全风险、社会风险等七个方面的发展风险。增强乡村内部社会互动和加大社会资本的投入是乡村社会生态系统韧性构建的核心要素,党委领导、政府支持和市场资本的注入是维持乡村社会生态韧性的重要资源。

     温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王习明以《美丽乡村建设中的反生态文明现象分析》为题分析了美丽乡村建设实践中存在的反生态文明问题。他认为,美丽乡村建设是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的抓手,应该体现生态文明的理念:尊重自然,顺应自然,维护生态的多样化和社会生态的韧性,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高农村居民的幸福感。美丽乡村建设实践中的反生态文明现象可分为五大方面:第一,反自然,强求统一,不因地制宜,不维护生态多样性;第二,反农民,忽视农民主体特别是村中常住人口的需求,而多以城市的标准去建设乡村;第三,反传统。不尊重当地的传统文化,盲目引进外来传统文化。第四,反公正。美丽乡村建设不是补齐短板而是制造亮点,致使村庄发展陷入马太效应。第五,反韧性。“瞎折腾”,政策摇摆不定,特别产业结构调整、合村并组、“两非”治理。出现这些反生态文明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地方官员没有践行生态优先和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对农村的现状和未来认识不清。

     湖州师范学院“两山”理念研究院副研究员蔡颖萍以《乡村生态资源转化促进共同富裕的路径与机制相关问题探讨》,阐述了乡村生态资源促进共同富裕的价值意蕴与实现路径。她认为,乡村生态资源作为一种纯粹的资源,其内涵的生态价值、社会价值及经济价值尚未得到充分体现和转化,大量的生态资源因种种原因而无法进入市场交易体系。乡村生态产业化是乡村生态资源价值形成的重要方式,生态资源及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有利于推动共同富裕。乡村生态资源转化促进共同富裕,需要制度创新,包括产权制度、激励制度、约束制度、评价制度等;需要政策设计,如设计支持乡村生态资源转化中形成主体共生、区域建、全面共享的政策等;需要改革措施,如农业生产供给侧改革、新型集体经济组织定位、生态资源产权价值界定、乡村社会生态治理转型等。

     温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赵光辉以《生命共同体思想的自然辩证法基础》为题,运用恩格斯《自然辩证法》中的经典论述澄清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思想:自然界的规律性是生命共同体的原初依据。整个自然界是按照其自身固有的规律运行,人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人与自然界的同源性决定了人与自然便构成一种原初的共同体,即人从自然中演化发展,人与自然的关系不是外在于人的自然和人的关系,它在本质上是自然界与其自身的关系;人的实践是生命共同体的现实达成。经过人的实践活动,自然界成为人化自然,原初的生命共同体也就成为现实的生命共同体;支配的外在性导致生命共同体的历史塌陷。因为资本主义社会的不合理的生产方式,人与自然的内在关系转变成了外在的人对自然的支配关系,从而导致了生命共同体的瓦解;生产的变革性是生命共同体的再度复归。对生产方式和整个社会制度实行彻底的革命是重建人与自然的生命共同体的现实途径。

     湖州师范学院“两山”理念研究院助理研究员刘玉莉以《安吉县白茶产业高质量发展促进共同富裕的探索》为题,介绍了安吉县白茶的发展历史、主要举措、基本模式、发展成效和享茶共富、种茶共富和东西部携手携茶促进共同富裕的实践,提出进一步做大做强安吉县白茶产业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国际视野、共富理念,着力破解做大多强白茶产业与安吉白茶原产地面积有限的矛盾,以利益为纽带,塑优白茶产业生态;着力破解有限市场和无限产能的矛盾,坚持安吉中西部白茶电商孵化总部地位,拓展国际、国内市场;着力破解白茶手工采摘与劳动力成本下跌的矛盾,坚持科技赋能,进一步提升采摘机械化、自动化水平等。

     温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鲁文以《新时代乡村振兴中的资本返乡现象》为题,探讨了什么是资本返乡、资本为什么能够返乡、资本返乡有什么影响。他认为,资本返乡是与乡村具有特定社会关系的资本,返回家乡参与产业投资的行动与过程。受乡村社会内外有别的伦理影响,外部工商资本难以很好地进入乡村,相较于此,返乡资本有着天然的优势。资本能够返乡受多方面因素影响,主要是外部支撑与内在动力问题。外部支撑是指返乡资本在乡村具有相应的社会支撑条件,包括村治组织或村民的普遍支持等;内在动能主要是乡土社会家庭本位的伦理影响,化“乡”为“家”。资本返乡可以带动和激发公众参与村庄建设,促进村庄的公共性生产和共同发展;但也有可能出现个体对村庄的支配,影响有效秩序的构建,其中关键在于如何激发民众参与。

     温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张海波以《“八八战略”中的辩证法与方法论》为题,探究了“八八战略”蕴含的方法论。他分别从“八八战略”中蕴含的哲学中的基本方法、思维中的科学方法和工作中的具体方法三个方面入手,深刻阐述了“八八战略”之所以“行和“好”,就在于“八八战略”既部署“过河”任务,又解决好“船”和“桥”的关系问题,为推进浙江共同富裕先行和省域现代化先行提供了根本的方法论指导。

     八位教师发言结束后,孙邦金教授进行总结发言,他认为,与会教师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视角切入,“点—线—面”一体,简明扼要、光华乍现、受益匪浅。而后与会师生就所谈话题进行了交流和讨论。其中,赵光辉老师认为,理解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的关系,不能将人与自然置于主客二元对立的背景中,否则就将马克思主义哲学置于旧唯物主义观中或者唯心主义,人与自然是和谐共生的统一体。

     此次学术沙龙将乡村建设、生态文明、共同富裕深度结合,既是对党的二十大精神的贯彻,也是对浙江省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的研究。

“两山”院办公室

            2023年5月18日